[关键词]高中政治;课堂教学;有效追问 [中图分类号]G623[文献标识码]A[文章编号]2095-3712(2014)02-0057-02[作者简介]胡云(1980—),女,江苏常州人,本科,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教师,中学一级。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,而是向他们提问。有效的提问和追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,启发学生进行思考,开发学生的心智,促进学生的发展,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强,知识较抽象。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,因此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认识不到位、不透彻。因此,在教学时教师就要以问促思,多打几个问号,让学生在步步为营的追问中培养思维能力,发展学习智慧,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。 一、精心设计,设疑难宜适度 教师在教学时对问题的设计要精心,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,体现出重难点和关键点,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并且难易要适度。教师在提问时就要根据“最近发展区”,保证难易适度,也就是所说的摘桃子理论“跳一跳,摘得到”的意思。若问题过易,处于“现有的发展水平”,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;若问题过难,超出了“可能达到的水平”或已经处于“较高水平”,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,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。因此,教师在提问时,可以起点低一些,然后随着不断的追问,将问题的难度提升到我们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上来,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。 如在学习《个人收入的分配》时,笔者给学生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当前中国分配的主形势是什么?”学生自然知道是按劳分配。但同时笔者又追问:“为什么处于劳作第一线的工人的工资还不如一般的管理工作者?”这就涉及知识技术这一层面。尊重知识、人才战略是实现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,所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合理区分是正常的,这是学生已经能达成的共识,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关键的作用。笔者接着追问:“你怎么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?”学生的回答也让我长了见识,说法如下:“收入分配就是要以价值的体现为根,以自己的价值实现为本,得自己所付出,收自己所应得;社会公平就是要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就业的机会,让其展现自己的价值,在实现价值的同时才能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;按劳分配只是当前的一种必需形式,随着社会的发展,按需分配一定会实现。” 二、适时发问,掌握发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时,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很重要,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。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提问过早,学生还没有经过思考,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够,达不到提问的效果,会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;提问过迟,学生对问题已经得到解决,这无疑就成了马后炮,失去了提问的价值。教师只有把握时机,在最关键的时候提出问题,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提高学习的兴趣,启迪学生的心灵,也才能突出重点、突破难点、把握好关键点。最佳的提问和追问时机一般在这几个时候:新课导入时,教师给学生设置好问题情境,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,这样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,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,同时及时追问又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;学生出现疑惑时,教师给学生先设置一个小问题,然后再一步步追问下来,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困难,从而达到疑难的最终解决。这样的提问和追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,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,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。
如在教学《为人民服务的政府》时,笔者先让学生对基本内容进行初步感知,可是好多学生感觉大而空,这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案件?”笔者给学生留出了约8分钟的时间,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思考、讨论,然后进行发言,有的提出权力需要监督,这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;有的提出监督不力,以权压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必然。 |